央广网北京4月6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 樊瑞)受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影响,截至美东时间4月4日美股市场收盘,全球股市迎来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美股连续暴跌,纳斯达克指数跌入技术性熊市。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美国股市近日大跌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下经济信心灭失和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的表现。田利辉预测,美股目前处于政策冲击下的高位回调阶段,短期内会继续震荡下行。
美股暴跌 全球市场震荡
美东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招致全球谴责,多国表态将进行反制。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担忧情绪加剧,美股全线下跌。
截至美东时间4月4日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231.07点,收于38314.86点,跌幅为5.5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962.82点,收于15587.79点,跌幅为5.82%;标普500种股票指数下跌322.44点,收于5074.08点,跌幅为5.97%。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较历史高点下跌超过20%,正式进入技术上的熊市。截至美东时间4月4日收盘,美股总市值合计672954亿美元,周内蒸发超6万亿美元。
板块方面,美股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截至美东时间4月4日收盘,“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跌5.62%。个股方面,特斯拉跌10.42%,英伟达跌7.36%,苹果跌7.29%,脸书跌5.06%,亚马逊跌4.15%,微软跌3.56%,谷歌跌3.20%。周内美国科技七巨头市值合计蒸发约15536亿美元(合人民币11.31万亿元)。
田利辉表示,美国股市近日大跌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下,经济信心灭失和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的表现。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这一政策引发了市场对贸易冲突升级和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全球风险资产被抛售,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资金纷纷流向防御性板块。同时,程序化交易的异常行为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田利辉预测,美股目前处于政策冲击下的高位回调阶段,短期内会继续震荡下行,但长期走势依赖美国政策调整、经济数据、企业利润以及国际贸易局势等因素。
不止美股,过去一周,全球多数股市经历了重挫。其中,意大利富时MIB、纳斯达克指数跌幅最大,单周累计下挫超过10%。紧随其后的标普500、日经225、德国DAX、法国CAC40等8个股指周跌幅超过5%。
大宗商品市场方面,Wind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内COMEX白银、COMEX铜领跌,一周重挫超过14%;此外NYMEX原油、ICE布油跌幅也较大,分别下探10.15%和9.21%;作为避险资产,价格处于高位的黄金仍然相对坚挺,COMEX黄金跌幅在2%以内。
据新华社报道,布莱克利咨询集团首席投资官彼得·布克瓦尔4日表示,股市与经济密切相关。如果股市继续下跌并对高收入群体支出带来负面影响,同时政府支出正在放缓,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将大幅提高。
市场波动加大 后市如何演绎?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下,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将美股评级从“有吸引力”下调至“中性”,并将标普500指数年末目标位从6400点大幅下调至5800点,归因于盈利预测和估值的下行风险。瑞银全球财富管理警告,“对等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将加剧市场波动,并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诺拉·森蒂瓦尼表示,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全面实施是一次重大的宏观经济冲击,如果这些政策持续下去,很可能会在今年将美国经济推向衰退。
标普将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从3月的25%上调至目前的30%至35%。汇丰银行则将美国股市的衰退概率增加至40%。
银河证券认为,特朗普的做法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中国的优势在于国内大循环的完备性。该团队认为,中国“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能够在关键时刻形成有效对冲,基本面有望保持稳定,中国股票市场也将保持回升向好势头。以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内需、科技仍是主线。
“节后A股可能低开高走并震荡调整。”田利辉认为,“A股市场短期内或出现结构性分化。一方面,外需依赖型板块,如消费电子、家电、汽车零部件等,短期内恐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内需和政策受益板块,如国产替代、国内消费、高股息等,可能会受到资金的青睐。”
同时,田利辉指出,国内政策的对冲预期增强。“如果外需下行压力加大,二季度国内可能会推出降准降息、特别国债发行、消费刺激等政策,以巩固内需修复动能。这些政策将有助于提升市场的信心和活跃度,为A股的中期走势提供一定支撑。”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对于节后A股市场走向,需要结合内外环境综合判断。从外部环境看,全球市场避险情绪蔓延可能对A股形成短期冲击,特别是外资占比较高的市场将面临更大波动压力。但国内政策工具箱的灵活性与市场结构的差异为A股提供了缓冲空间。
薛洪言指出,当前国内政策重心聚焦于扩大内需与产业升级,逆周期调节措施持续发力,涉及消费补贴、基建投资等领域的政策储备有望对冲外部影响。“整体而言,市场短期内或呈现高波动特征,但政策支持与产业转型的长期逻辑仍未改变,投资者既要提高投资组合的防御性,也要密切关注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