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全力做好“三新”“三量”等重点工作,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延续向上向好态势,工业、服务业、投资等重点领域支撑有力,动能转换加快推进,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实现开门红。
一、经济运行向上向好
宏观经济稳中有进。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快于上年全年0.7个百分点,也快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向好势头继续巩固。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8.6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8.7%,超序时进度3.7个百分点。物价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
重点领域支撑有力。从工业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7.8%,拉动作用突出,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带动下,装备制造业增长10.5%,反映出制造业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从服务业看,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0.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1%和17.9%,明显快于全市平均水平。从投资看,不断加大抓项目促投资力度,推动重点项目新开工、重点续建项目全面复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快于上年全年5.6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稳增长积蓄了后劲,其中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36.0%。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财税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年初预算27.5%,超序时进度2.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4%,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6%。企业效益向好,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8%,同比提高0.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81%,同比提高0.26个百分点。
二、新兴动能加速引育
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5.3%,比上年全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速较快,分别增长25.3%和7.5%;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4.7%、33.1%。1—2月份,新服务、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2.9%、18.0%和20.8%。
新兴领域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8.1%,快于全市投资9.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62.1%和51.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1.9%,快于全市投资23.2个百分点,主要投向信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方向。
三、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召开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一季度,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9%,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0.2个百分点,占比23.1%,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2.6%,快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5.7个百分点。
交通物流畅通有序。客货运输双双增长,一季度,公路和水运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3.5%和16.4%;铁路客运量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分别增长3.8%和3.5%。港产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集装箱吞吐量571.4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6%,总量创历史最好成绩。邮政电信发展良好,电信业务总量和快递业务量分别增长13.7%和26.9%。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激发消费热情,带动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9.1%,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19.5%。文旅市场保持活跃,在京津冀消费季、海河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活动带动下,一季度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和人均花费实现双增长,携程数据显示天津位列清明假期周边游热门目的地前十名。
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惠民力度不断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城乡社区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稳定增长,一季度分别增长7.5%、36.0%和4.9%。社会领域投资增长27.3%,快于全市投资18.6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46.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64.1%。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扎实开展稳就业工作,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促进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超8.6万人,超序时完成计划目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应届高校毕业生留津就业意愿逐年攀升。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就业形势稳定为收入增长奠定基础,在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带动下,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一季度我市经济实现开门红,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拓展。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力落实好各项宏观政策,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三新”“三量”等重点工作,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向好。